导入数据...
第32期: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主题教育实效
[省委教育工委 教育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1日
  查看:3916
  来源: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高校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成都体育学院:坚守初心使命,勇担社会服务责任。抓服务奥运科技攻关。排球教研室党员精心训练、全心投入,助力中国女排夺取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党总支通过远程视频,给正在北京备战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服务团队送去“主题教育大餐”,助力高质量完成国家队的医疗保障和科技攻关工作。抓精准扶贫。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峨边县毛坪镇建华村精准扶贫,捐建一个塑胶篮球场、扶持一个生态养殖合作社、修建一条休闲步道;组织优秀师生赴昭觉县、布拖县开展扶贫支教工作,成立支教团队党员活动室,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联合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及国家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共同开展“公益体彩·扶贫支教”活动。抓合作共建。与四川省戒毒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运动戒毒研究中心”,打造专业的运动戒毒项目团队,建立“运动戒毒康复训练人才培养基地”。抓赛事志愿服务。响应成都市“办好世警会”的号召,协助团市委、武侯区团委、高新区团委、金堂县团委选拔228名学生双语志愿者,参与世警会外事接待、双语翻译、赛事服务等工作。

川北医学院:发挥医疗资源优势,践行“为医初心使命”服务地方群众。开展医疗宣传义诊活动。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牙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等时间节点,组织相应医疗专家团队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健康宣教活动,为前来咨询的群众免费进行疾病咨询、初步筛查,向群众免费发放常用药品、健康宣传手册等,为群众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助推基层医疗水平提升。组织眼科、耳鼻喉科专家,走进南充市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技术指导;组织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党支部医护专家团队走进南充市嘉陵区妇幼保健院、南部县凤台卫生院,为乡村医师、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举办讲座授课、解疑答惑;组织甲状腺乳腺外科党支部联合营山县人民医院共同开展“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主题党建活动,开展专业知识分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组建医疗集团,成员涵盖南充市、广安市、广元市、巴中市、遂宁市等地24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建设医疗质量评价中心,构建川东北区域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实行集团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促进各成员医院医疗管理与技术服务水平综合提升。

四川文理学院:推动主题教育与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紧密结合。加强扶贫联动,助力教育帮扶。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开办“小金县基层干部暨‘9+3’学历干部提能培训班”,免费培训基层干部47名,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启示”等理论学习课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登台授课,班子成员分类参与培训。深化校际联建,提升办学水平。与西南科技大学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从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合作、管理服务指导等5个方面,提供21项具体支持。拓展校地联合,助推社会发展。印发《学科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着力构建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学科与专业融合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积极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与宣汉县、武胜县、大竹县等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7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成都师范学院: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加强社会服务。服务基础教育。通过咨询指导、教师培训、教学科研、学校诊断等形式,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共建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承担中小学教育任务;依托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建立“四川智慧教育联盟”,帮助和支持300余所中小学开展信息化推进工作。深化产教融合。与成都、德阳、雅安、攀枝花等30多个市(州)、县(市、区)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创建“培养—培训—研究—服务”的全方位社会服务开放体系,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服务、合作办学、培训服务、文化服务、科学普及等;与中国联通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研究机构,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推动结对共建。与校区所在地温江柳城街道、万盛社区、北街社区签定“校地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和街区打造等工作,拓展党员服务阵地,创新党员党性教育形式。

成都工业学院:在主题教育中积极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邀请教育部评估中心专家作“就主题教育谈应用型高校建设”报告,解读应用型高校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在讲党课时除了宣讲党史国史外,还围绕应用型本科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用型本科科研生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进行思考和讲授;在调查研究、检视问题、落实整改时,校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对照应用型本科建设的要求,开展逐项调研,列出问题清单,制定阶段目标,明确整改措施,采取“挂账销号”方式,逐项推动解决。

四川旅游学院: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积极构建“融入发展、智力支撑、协同创新”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学校按照多样化、实用性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9月以来,学校有8项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获省教育厅2018—2020年立项,2门课程获得2019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截至目前,学校共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73项。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在旅游、文化、餐饮发展、法制建设等方面深入研究,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服务精准扶贫。广泛协调联动,参与白玉县、炉霍县、布拖县、武胜县、恩阳区、苍溪县等地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扶贫成效得到《中国教育报》、四川卫视等多家媒体关注。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人才支撑”。把主题教育开展与“自身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列出问题、措施和责任清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校地、校会、校企、校校合作协同育人,定期向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就业及发展情况,与近600家合作单位形成良性互动的“产、学、研、教、实习、就业融合生态圈”。持续推进“智力输出”。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横向课题合作,努力解决实际困难。与青白江区政府、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会、达州市商务局、平武县深度合作,服务“一带一路”;与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成都市旅游协会等行业协会达成合作,服务于“行业协同创新”;与花秋茶业等企业开展多元合作,服务于“企业业态更新”等。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战略条件,与蓝光集团共同帮扶雅安市芦山县两所乡村学校,联系泡桐树中学、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实施“名校结对计划”,从学生关爱、教师培训、奖助激励、互访互学等方面帮扶两所学校;组织汶川县、芦山县27所中小学40余名教务主任举办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推进主题教育,提升服务经济发展实效。服务重大战略。发挥通信企业办学优势,服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对接四川省“5+1”、成都市“5+5+1”产业发展,结合5G技术,引进高端人才,共建校企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信息通信专业群。推动协同创新。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为抓手,打造“企业出题、科研解题,成果进企业、成果进课堂”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学校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优势。积极服务民生。建设返乡农民工培训基地,今年开展失地农民、失保人员、失业人员和就业创业等培训8000余人次;组织士官生参与成都市抢险保障;搭建科普教育基地,为大中小学生开展信息通信科普教育1800余人次。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在主题教育期间,开展“四大行动”,吸引新生力量助力非遗传承。拍摄快闪“非遗正青春”。在中央网信办指导下,拍摄由学院师生演绎的“非遗正青春”,向海内外展示四川非遗中“最炫曲艺”、“最牛技艺”、“最潮传人”,展示四川非遗的独特魅力和保护成果以及当代创新实践。承办国际非遗节分会场。通过非遗戏剧进校园(川剧表演、杂技展演)、非遗文创作品展览(羌绣文创产品、蚕丝绘画等)、非遗专场讲座进校园等活动,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学校进乡村。打造非遗大师工作室。与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蚕茧纸轩丝绘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合作,打造非遗大师工作室,搭建非遗人才培养与非遗文化传播双向平台。展示非遗文创产品。学院学生开发设计的藏羌蜀绣风格手机壳、手捏非遗小人物、非遗枕套等文创产品在本届非遗节博览园展览中心展示,受到参观者肯定与喜爱,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紧扣主题教育重点,深挖办学特色,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提供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坚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主动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地方产业需求,新设立轨道交通系和铁道工程系,将电子信息工程系更名为信息工程系。坚持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对接成都市“制造2025”示范试点城市建设,与11个重点产业园开展合作。开设订单班1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3个,按照岗位职业标准,校企共建订单课程40余门、企业课程30余门。坚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通过把企业引进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师傅引入课堂,教学进入车间,实现“工学一体”紧密衔接。


【编辑:融媒体中心】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