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在主题教育中突出教育特色、紧扣教育主业、坚持为民情怀,着眼突出问题,抓实具体工作,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千方百计服务群众,着力在解决人民群众忧心事、烦心事上下功夫求实效,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中践行初心使命。
“四举措”并行,推进招生录取工作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一是争取招生计划,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知名高校四川行”、“本科提前批高校四川行”、“少数民族招生宣传会”、“专项计划暨在川招生宣传会”等系列活动,走访邀请全国百余所优质本科高校,搭建互通平台,为我省广大考生“上好学”“读好书”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二是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对招生录取信息需求。以官网、微信公众号、网络客户端、报刊和教育电视台为主阵地,协调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等省内主流纸媒、网媒及其网络客户端形成全媒体矩阵为招生宣传服好务。以“一图秒懂”“动漫视频”“声文结合”等简、明、快的宣传形式,第一时间推送解答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推出高校招生在线咨询会,招生计划网络版、高考成绩全省排位在线查询、院校和专业等位分在线查询等服务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服好务。开设“院校风采”栏目,为省内外高校宣传工作服好务。三是畅通诉求渠道,满足为人民群众解惑答疑服务需求。开通微信公众号,及时向考生推送录取结果,7月以来,已提供7万余人次的录取结果查询;设置录取场信访接待站,开通8条咨询查询热线,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录取过程的咨询查询服务,截止7月20日,信访接待站接待来访4784人,接听来电29524次,实际解决考生和家长反映的困难4件,化解信访矛盾11件。四是深入一线工作,满足特殊地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赴凉山州雷波县、广安市武胜县等贫困地区开展招生宣传和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组织省内外43所高校近百名招生工作人员、志愿指导专家赴地震灾区长宁、珙县与近4000名灾区考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指导考生科学填报志愿,为灾区考生送关怀送温暖。
“三行动”发力,增强人民群众教育安全感幸福感。一是开展规范办学化解风险专项行动。对10594所民办幼儿园、194所民办普通小学、187所民办普通初中、140所民办普通高中、177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41所民办普通高校、10041所校外培训机构、39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对发现的240个问题和风险点建立工作台账、问题台账,逐项督促整改。二是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印发《关于开展假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排查的通知》,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排查,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机构违规办学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外籍人员管理的通知》,严格外籍教师准入要求,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外籍人员管理。通过教育厅网站平台向社会公布全省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和违规办学投诉电话。三是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目前,治理工作正有序推进。截止7月10日,需治理移交的幼儿园已完成移交手续35所。
“两措施”并举,分类施策点对点指导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一是组织协调高校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解决办学实际困难。协调安排电子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对口支援,解决西昌民族幼专教师队伍建设、图书馆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问题。二是组织省内师范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支教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针对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义务教育师资极度紧缺问题,专门制定了《师范生顶岗实习凉山州支教计划实施方案》,下达《2019年秋季学期师范生顶岗实习凉山州支教指导计划表》,动员协调四川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1792名毕业学生到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顶岗实习。
编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