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至20日,省委教育工委举办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研讨班,组织全省128所高校党委书记开展集中学习研讨。研讨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解决制约高校改革发展突出问题,对高校主题教育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甘霖出席开班式并作重要讲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李江作具体安排部署,提出工作要求。
强化理论武装,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精心制定高校主题教育专题研讨班实施方案,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教育主线和首要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邀请专家作重点解读,开展解渴管用的深度理论研讨和针对性理论辅导,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原原本本学习 “两书一章”和《党内重要法规汇编》等规定篇目,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党史、新中国史著作,组织高校党委书记分组交流学习体会、研讨学习收获。大家一致认为,通过集中学习研讨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政治淬炼和作风教育,提高了真信笃行、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
结合高校实际,统筹组织安排学习研讨。采取现场会议方式,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组织高校党委书记开展学习研讨,真正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甘霖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坚守教育初心、担当教育使命、查找发展差距、狠抓工作落实,以主题教育新成效开创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甘霖强调,要夯实党的建设基础工程,落实主责、坚守主岗,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织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认真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定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要树立优良校风学风师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找准校风学风师风方面的问题和根源,扎扎实实抓好整改,推动实现整体提升;要培植创新发展竞争优势,提升质量、办出特色,把学科作为内涵建设的关键支撑,做大做强优长学科,做深做实基础学科,做精做好冷门学科,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要担当时代发展历史使命,着眼全局、服务大局,夯实人才支撑,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对外交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发挥应有作用、作出新的贡献。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扛好政治责任,扎实深入抓好主题教育各项工作。
开展专题辅导,增强学习研讨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围绕加强高校党的领导和建设、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初心与使命、高等教育的形势和任务等4个专题开展理论辅导,邀请权威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等集中作领读领学。开展党的领导和建设教育,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践行科研初心与使命作报告。开展警示教育,省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围绕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警示教育报告。开展高等教育初心使命教育,李江同志以《牢记教育初心使命 构筑教育鼎兴之路》《初心使命镌刻于心 担当作为砥砺奋进》为题作专题报告,邀请中国教育科学院专家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践行高等教育初心与使命》作辅导报告。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邀请川网集团专家,围绕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作辅导报告。大家普遍反映,学习研讨主题鲜明、内容扎实,既有较高的理论性,又很接地气,贴近高校实际,厘清了许多思想和工作上的疑虑问题。在警示教育研讨时大家谈到,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对基建、后勤、招生、科研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确保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参加培训的高校党委书记围绕高校在强化理论武装、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层党组织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学生社团工作中存在的差距问题,结合近两年中央、省委巡视反馈的突出问题,主动把自身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事业发展摆进去。一致表示,高校主题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一开始就奔着问题去,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着力解决制约高校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主题教育新成效开创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办人民满意教育。有的同志谈到,要主动自觉地把学校发展放在全球视野、国家建设和四川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有的同志谈到,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主战场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前瞻性研究,形成引领性、原创性成果,解决“卡脖子”问题,努力提升高校贡献率。
编辑:融媒体中心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蜀ICP备05016387号-4 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黄荆路9号 邮编:61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