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川北医学院坚持做实事、求实效,通过四个精准“导航”,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着力解决学生烦心事,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一是用知心朋友“导航”,聚合力、促发展。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领导、学校教职员、辅导员、优秀校友、家长积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知心朋友,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川北医学院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方案》,每个校领导联系1个学生班级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交流指导活动,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1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或党课,每季度听课不少于1次,每周“面对面”联系学生不少于1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倾听学生的诉求、疏导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工、教务、后勤等部门建立了每月1次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商讨工作措施;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送1名辅导员赴兄弟院校顶岗锻炼,选送2名辅导员赴党政机关挂职锻炼,选送8名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思政骨干主题培训,举办4期辅导员校本培训,开展新老辅导员结对子帮扶工作,立项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2个。着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搭建家校即时沟通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当前高等教育问题;开展“百师访千家”活动,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职教师、管理干部等人员深入新疆、河南、青海、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学生家中家访,向在校生家长寄送学生现实表现情况表,增进家校沟通、增强家校互动,促进家校合作;全面推进“党建进大学生公寓”工作,建成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2个,使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下沉到学生公寓、扩大到每间宿舍、覆盖到每一名学生,努力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引领和服务。
二是用知识技能“导航”,打基础、强素质。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具基础性和系统性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川北医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思政第一课”和“开学第一课”,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帮助刚刚迈入大学门槛的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新生入学教育,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将新生入学教育前置,通过易班APP完成校史校情、专业介绍、安全教育与校纪校规网络学习,入学后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新生开展党史纪录片《重生》观影活动、“我和我的祖国•逐梦川北医”演讲比赛、“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结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按照推进知识教育的总体要求,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设置16个学时,1个学分;普及健康知识和急救知识,邀请学校传染病学教研室、附属医院感染科专家开展12场健康知识专题讲座,讲解了艾滋病、肺结核、乙肝等常见传染病的现状和流行趋势、预防和治疗等内容;开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外伤包扎等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实施自救与救人能力。
三是用先进典型“导航”,立标杆、做示范。运用先进典型进行教育,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励其自觉效仿。开展了以“蓝花楹开 梦想启航”为主题的毕业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2019届毕业生座谈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了青春校园榜样分享会,组织高年级优秀学子分享了他们的成长历程,为大一新学的大学生涯答疑解惑。对在公交车救人的学生李林峰和王巧玉进行表彰,授予其“精神文明标兵”荣誉称号,并通过各种媒体推送他们的先进事迹。学校在全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上作主题交流发言,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做法被《四川教育动态》2019年第10期刊载推广。
四是用办事流程“导航”,提效率、少跑路。为解决学生上课与教师上班同步,以及学生办事存在的时间冲突、部门难找、手续繁多等问题,川北医学院将大学生事务中心建设列为党政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10月底,总面积约100平米大学生事务中心实体办事大厅建成并投入运营,大厅包括事务办理、自助服务、休闲等待3个功能区和1个多功能面试洽谈室;事务中心实行“错时办公”和“延时办公”制度,工作日全天开放,周末限时开放;不断拓展学生服务内容,让学生“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内设8个灵活性业务窗口和2个前台常设服务窗口,主要办理学籍注册、学生证、户籍与居住证、奖贷助困、火车优惠卡、场地预约、校园维修登记、党团关系转接等事务;积极搭建线上事务服务体系,在易班APP开发上线了“找卡神器”、“失物招领”等轻应用,在大学生事务中心设置了招领点,有效解决了校园卡不慎遗失的“头疼”事。自10月底运行以来,累计提供线上线下服务15000次。
编辑:融媒体中心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蜀ICP备05016387号-4 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黄荆路9号 邮编:610207 |